宝马集团在本次上海车展上带来了多款科技感、智能化研发成果。其中包括宝马与阿里巴巴深度定制的两大BMW专属AI智能体“用车专家Car Genius”和“出行伴侣Travel Companion”的全国首秀,这体现了宝马正携手中国力量,打造更高层次的新世代智能驾趣。这次我们受邀采访BMW新世代产品线负责人Mike Reichelt博士,听他阐述何为宝马的“新世代”以及宝马目前、未来的规划。
Mike Reichelt博士介绍,"新世代"是宝马集团当前最重要的战略项目。其作为自四年前项目启动以来全程主导的负责人,首先阐明:"新世代"并非指某一款特定车型,而是承载着宝马未来十年发展的核心架构。
目前,首款BMW新世代车型已进入最终测试阶段,计划于年底正式发布。大家今天也看到了BMW新世代X概念车。量产将首先在匈牙利工厂启动,而首款中国专属新世代车型会深度定制——这不仅体现在空间优化上,更在智能化、数字化体验与服务生态领域实现了本土化深度适配,功能与性能均将超越现有产品序列。
BMW新世代车型的推出将呈现"高频次、高密度"节奏:未来两年内将有六款车型陆续上市。值得关注的是,新世代平台所搭载的第六代电驱系统、革命性智能人机交互及全新设计语言,将逐步渗透至宝马全系车型,推动整个产品矩阵的迭代升级。
在采访会上,大家针对宝马未来两年推出的六款新世代车型、车型更迭周期、第六代iDrive以及宝马的大圆柱电池进行了提问。
Mike Reichelt博士回答道,首款BMW新世代车型是一辆SAV,不久会上轿车。除了BMW新世代车型本身之外,新世代的技术也会渗透到宝马全系车型。尤其是BMW首创全景iDrive用户交互界面和体验,能够在全系车型中落地。
关于车型规划,现在我们不会去沟通具体是哪一款。另外,到2027年宝马在全球推出40 余款新车,无论是全新还是改款车型都将受益于新世代创新技术。包括我们自研的功能,同时也包括整合第三方创新,比如DeepSeek等等。
未来,全新智能电子电气架构实现了车辆开发与软件开发的双轨并行,宝马车型可以随时保持数字体验的前沿性和技术的迭代更新。
第六代电驱主要的优势体现在三方面:
第一,通过采用大圆柱电芯,能量密度提升20%,这也是我们从方改圆的主要原因。
第二,能够使得技术选择的灵活度进一步的提升。第六代动力电池采用全新结构设计理念,采用“无模组” (Cell to Pack)方式将大圆柱电芯直接集成到电池包中,并通过“电池车身一体化”(Pack to Open Body)技术,使电池包与车身结构融合为整体,可灵活地集成在多种不同车型的车身结构中。
第三,能效更强。纯电车续航是很重要的方面,提升续航不应该通过扩大电池包实现,而应通过降低能耗来实现,最后综合下来我们续航里程能够增加30%,而且通过800伏高压平台,充电速度提升30%。
另外,大家对电动车时代下,宝马如何保持驾驶乐趣的基因且打动年轻消费者十分感兴趣,同时也对第六代动力电池的优势和可靠性进行了提问。
Mike Reichelt博士表示,宝马汽车一向是终极驾驶机器。电动时代,马力易得,很难构成各个品牌,各个车型之间差异化的因素。但驾趣难寻,BMW新世代提供精准操控。
宝马首创的“驾控超级大脑”(Heart of Joy),结合首次应用的自研BMW 动态性能控制系统(DPC),可以实现最大程度的控制,以及快速的响应,在一毫秒之间让你驾驶动作能够传导到车轮上,这就是终极驾驶机器,纯粹驾驶乐趣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,一方面更加的精准,更加的动态。另一方面,更加的便捷,更加的舒适。还有一点,在绝大多数日常用车场景,无需依赖传统机械制动,仅通过能量回收产生的制动力可以让你完全停稳。
关于第六代电驱技术,大圆柱电池方案在安全性、能量密度、充电速度、循环寿命等多维度关键指标上,满足宝马对于电池性能和安全性的极致追求,成为BMW新世代纯电车型的不二之选。
而且全新结构设计理念,实现了电池包更薄、质量更轻、能量密度更高,给客户提供更大车内空间,带来了更优的空气动力学表现,更低车辆重心,更好的驾驶乐趣。这使得我们能够在市场中提供最有性价比的技术解决方案。
除了自身的知识积累以外,我们跟宁德时代、亿纬锂能等合作伙伴共创共赢,实现最优化的工业化解决方案,为客户提供最好的产品。我们在慕尼黑有电芯技术能力中心(BCCC),依托这个中心跟合作伙伴共同研发宝马的动力电池。
说到电池不得不提电池的安全,目前市面上电池着火引发的电动汽车事故频发,2026年国内将对电池热扩散测试采用新国标标准,大家也十分想知道宝马是否对自身产品安全拥有足够自信,并且想知道宝马在电池安全方面下了哪些功夫?
Mike Reichelt博士回答道,我们是完全合规的,所有要求我们都符合。这也是我们改变电芯设计的重要原因之一。如果电池能量密度提高,我们就会采用更小的电芯,使其全生命周期和性能指标更加安全,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碰撞及其他紧急事件。我们对自己的安全水平和技术能力非常有信心。
此外,当前汽车域控方面大的趋势和潮流是集成式。大家也非常想知道宝马为新世代车型配备4个“超级大脑”是出于怎样的考虑?同时,在目前国内极卷的电动车市场,国内汽车厂商拿出了各种各样的配置,现在中国用户对于新能源车多少有点疲劳了,大家也想知道Mike Reichelt博士是如何看待中国市场的竞争的?而且宝马新世代车型在这样竞争惨烈市场里具有哪些必胜的优势?
Mike Reichelt博士表示,关于四个“超级大脑”的问题,过去车辆中有大量ECU(电子控制单元),它们遍布车辆各处,导致走线和线束非常复杂。现在,我们将其整合为四个“超级大脑”,并且软件也是我们自主研发的。您又问到为什么不能再进一步减少一两个“超级大脑”。从功能角度来看,虽然可以合并一些功能相似的模块,但有些模块涉及控制动态性能、能量回收以及车身架构等关键功能。还有一些模块则专注于辅助驾驶和安全性,这些软件的升级频率通常要快得多。我们不希望因为升级ADAS(高级驾驶辅助系统)而不得不对所有模块进行同步升级,而是希望设置多个“超级大脑”,以保持升级的灵活性。尤其是在数字化方面,许多应用来自第三方,技术的变迁和迭代非常快。我们希望这些控制单元能够独立升级,而不会牵一发而动全身,影响到整车的其他功能。因此,我们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如何在实现功能集成的同时,尽量减小升级对车辆整体的影响,确保每个模块可以单独升级,而不干扰其他部分。
第二个问题,中国不仅是宝马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,也是竞争极为激烈的市场,更是塑造技术趋势的重要市场。在数字化、座椅、舒适性等各个方面的配置上,中国市场都处于引领地位。宝马一直热爱竞争,竞争能够促使我们为客户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技术,而技术的快速迭代也是我们觉得最有趣的部分。在中国市场,数字化、自动驾驶以及电机技术正在快速演进,因此我们希望在整车设计中做好准备,迎接技术的快速变迁,确保汽车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能实现快速更新。
宝马在中国的研发布局,不仅是为中国市场服务,更是为全球市场研发。比如宝马在中国的软件公司宝马诚迈,不仅为中国用户量身打造具备本土特色和个性化的数字产品,还面向全球开展数字化研发工作。此外,宝马在中国开发的电芯技术也将应用于全球BMW新世代车型。我们希望在中国这个技术发展最快、变化最快的市场,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进行开发,因为很多技术的发展速度在中国是最快的。
最后,想必大家也想知道,在各品类车型琳琅满目的中国市场,为什么宝马新世代车型首推中型车?
Mike Reichelt则表示,这是一个竞争最激烈的细分市场,对我们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,因为它能够充分展示我们的能力。这里就要提到“新世代”的由来。1962年诞生的BMW 1500及其后续车型被统称为Die NEUE KLASSE,即“新世代”。其中经典之作2002车型更是第一代3系前身。当今天我们推出BMW新世代车型,我们希望在这个级别,尤其是在SAV市场,能够直接切入竞争,直面竞争对手。无论是对中国市场还是全球市场来说,这个细分市场都是走量的。同时,3系一直是宝马品牌的核心,我们要再开启一个新世代就需要从核心入手,因为它恰恰能够定义宝马品牌的主张。我们将确保新世代的技术能够快速覆盖全系列车型。